中国与瑞典科技交流与合作
2020/03/03

  中国与瑞典政府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1978年12月5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瑞工业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此后,双边科技关系稳定发展,合作领域广泛,涉及能源、环保、卫生、冶金、航空航天、农业、造纸、海洋、交通、水利、气象、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可持续发展等。

  2004年12月,中国科技部与瑞典教育科研部重新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瑞典王国政府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为两国更广泛的科技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下,中国科技部与瑞典教研部建立了中瑞科技合作联委会机制。中国科技部与瑞典创新署、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研究理事会、教育与研究国际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定期资助两国科学家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和人员交流。中国交通部与瑞典企业、能源与交通部签署协议,在中国建立了中国—瑞典交通安全中心。

  2011年11月,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访问瑞典,与瑞典副首相兼教育研究大臣扬·比约克隆德签署了双方在“可持续发展”和“生命科学”两个领域的《执行安排》协议。

  2017年8月,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访问瑞典,与瑞典高教科研大臣克努特松共同主持召开了中瑞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双方确定将北极科研、生命科学、交通安全、气候变化、智慧城市等作为未来合作的优先领域,标志着中瑞科技创新合作迈入新的阶段。

  2019年9月,中瑞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和瑞典教育研究部国务秘书乌斯特伯格共同主持。双方回顾了近两年中瑞科技创新领域新进展,并就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与健康、北极科研、信息和通信技术、科技冬奥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探讨交流。双方达成一致将优化联合资助机制、加强中瑞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合作、推动两国地方合作,深化和拓展双方在感兴趣领域的合作。

  除了双方政府及部门间的科技合作外,中瑞两国的学术及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之间都开展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018年6月,中国科协与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签署协议,推动两国杰出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双方在2018年10月和2019年6月,在瑞典成功举办“中国的科研与创新”论坛和“中瑞杰出科学家圆桌会议”。

  瑞典的著名大学如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隆德大学、乌普萨拉大学等,都与中国高校有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瑞科技创新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向未来,双方将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