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改革东风,促中国-北欧经贸合作上新台阶
——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在安永北欧中国峰会上的致辞
2014/03/23

(2014年3月21日)

  尊敬的拉格纳·古斯塔维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让我们为马航失联航班MH370的乘客们祈福,希望他们平安。在这冰雪消融、春意渐浓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2014年度北欧中国论坛的举办。非常高兴能与北欧商界精英、在中国市场施展拳脚的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前景、新一轮改革措施及中国市场环境和投资政策。今天,我的主题是乘改革东风,促中国-北欧经贸合作上新台阶。

  首先,我想谈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约7.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进出口总额增长7.6%,为41603亿美元。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受到国际市场环境影响,国内消费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依靠大规模投资支持经济增长导致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投资、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日益突出。增速放缓令人猜想,中国经济会否存在硬着陆风险?答案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中国经济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2014年,中国将实现7.5%左右的的GDP增速,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市场每年向世界提供2万亿美元进口额。中国去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900亿美元。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决推动改革。

  为此,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五大方向、15个方面、60多个领域、300多项改革措施。刚刚结束的中国人大、政协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央到地方正着手制定细化的配套方案,并将陆续出台。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保证各种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逐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允许外资进入金融、教育、文化和医疗等领域。进一步释放民间资本潜力,其“走出去”对外投资将由审核制改为备案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化。

  我注意到外媒普遍用雄心勃勃来形容此次改革,同时又在担忧能否执行到位,避免经济波动。我的回答是,中国有信心。这次改革将打造一个更加稳定、开放、公平的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改革将给北欧带来新的“中国机遇”。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推动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信息技术协定等谈判,加快环保、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国与北欧相距遥远,但人员交往频繁,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2013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390亿美元,与2012年持平。对华投资项目新增123个,实际投资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0%。中国对北欧投资3.73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0倍。自北欧技术引进项目253个,累计合同金额51.2亿美元,占欧盟总额38%。北欧国家有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所有的北欧大企业在中国都有投资。北欧企业如何从中国改革中获益,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加强在生态和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中国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环境保护领域投资大,市场广阔。北欧各国拥有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科技手段和众多优质企业,合作潜力巨大。二是扩大服务贸易合作,希望更多的服务类企业赴中国投资。决定提出,中国要逐步放开金融、教育、养老等领域投资限制,北欧各国以福利完善、教育发达著称,这些领域的合作值得期待。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合作,提高技术转化水平。目前瑞典在中国设有研发中心的企业不到一半,在瑞典设立研发中心的中国企业更少,如何将瑞典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资源,完备的创新体系与中国广阔市场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做更多工作。

  今年是中国农历马年,我祝愿所有已在华投资和愿赴华投资的企业马到成功,再次感谢主办方安永为这次峰会的举办做出的努力,谢谢!